調節性T細胞(Tregs)在維持機體免疫穩態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應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國際廣泛認可。然而長期以來,由于T細胞在人體內作用機理并不清晰,影響了這一基礎性研究向臨床轉化的進程。在世界各國臨床醫學科學家的持續攻關下,目前這一謎團正逐步解開。
中新上海網10月13日電 (李靜)調節性T細胞(Tregs)在維持機體免疫穩態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應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國際廣泛認可。然而長期以來,由于T細胞在人體內作用機理并不清晰,影響了這一基礎性研究向臨床轉化的進程。在世界各國臨床醫學科學家的持續攻關下,目前這一謎團正逐步解開。
筆者從13日召開的“第三屆Treg/輔助性T細胞亞群研究進展及其臨床應用國際會議”上獲悉,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劉中民教授課題組最近研究發現,經他們人工培養、誘導形成的調節性T細胞產生TGF-beta和IL-10等細胞因子,正是這兩種細胞因子在減輕器官移植后人體排斥反應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那么,人為增加體外誘導產生的調節性T細胞,就等于為打贏移植排斥反應這場戰役注入更多的“子彈”。
普通人對人體自然產生的調節性T細胞抱有天然好感,然而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自體T細胞的功能會逐漸減低或者喪失。而對于體外培植、誘導出來的調節性T細胞,人體是否會信任,這些細胞是否會被排斥?作為臨床醫學科學家,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教授介紹說,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經體外培養、誘導產生的T細胞不但沒有副作用,還可通過與體內樹突狀細胞(DC)相互作用,實現誘導型T細胞的自我克隆擴增。通過注入并調控誘導型T細胞,科學家們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的抑制移植物排斥反應的“彈藥”,還可逐漸掌控T細胞與其他細胞之間的平衡,在治療的同時預防疾病,可謂一舉兩得。
該研究成果揭示了調節性T細胞在體內發揮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機制,為理解調節性T細胞的作用特點提供重要的依據,而且探討了增加體內Tregs的有效方法,為自身免疫病、過敏性疾病、移植排斥、腫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目前研究成果已發表在《Seminars in immunology》、《Science signaling》、《PLoS ONE》、《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國際期刊上。
劉中民的科研團隊還發現,誘導產生的T細胞還可抑制體內肥大細胞的功能,從而減輕皮膚的高反應性。這一意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皮膚科臨床醫生的濃厚興趣。他們認為,如果這一研究成果應用臨床,可治愈多種頑固性皮膚過敏反應。
“第三屆Treg/Th細胞亞群研究進展及其臨床應用國際會議”是全世界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交流探討T細胞研究成果和應用前景的又一次學術盛會。來自美國科學院、英國皇家科學院、德國科學院、加拿大科學院、美國藝術科學院以及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日本京都大學、《Science》、《Nature》等世界一流雜志的資深編輯及中科院等共計400多位中外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