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COVID-19病例死亡的危險因素:年齡、基礎疾病、病重程度和地區之...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遭遇新冠肺炎、經歷了疫情大爆發,并實現疫情控制的國家。研究人員使用了中國4個互補的傳染病信息系統的數據開展了廣泛的流行病學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主要使用了短期(...
來源:生物谷 2021-06-01 -
停課對美國新冠肺炎發病率及死亡率的影響
在2020年3月9日至2020年5月7日期間,美國學校停課與COVID-19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相關,在較早關閉學校的州,停課對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效果作為顯著
來源:MedSci梅斯 2020-09-02 -
空氣污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最近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項國際研究表明,空氣污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來源:轉化醫學網 2020-07-01 -
研究稱全球近3.5億人屬新冠重癥高風險人群
一個國際團隊近日在英國期刊《柳葉刀·全球衛生》上發表論文說,估計全球近3.5億人屬于新冠重癥高風險人群,這意味著他們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可能需要入院治療。
來源:新華社 2020-07-01 -
美3月新冠感染病例或是官方數字的80倍
許多流行病學家認為,由于檢測方面的問題,美國可能有很多未被發現的新冠肺炎病例。22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為該種觀點提供了佐證。該研究稱,3月份美國可能有870...
來源:科技日報 2020-07-01 -
1990-2017年全球、地區和國家的骨關節炎負擔
OA是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盡管患病率、發病率和OA導致的YLDs存在明顯的國際性差異,但大多數國家的負擔正在增加。
來源:MedSci梅斯 2020-06-01 -
血液檢測有助于抑制瘧疾傳播
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是全世界最流行的瘧原蟲,有多達二十億人處于感染的危險中。
來源:生物谷 2020-06-01 -
江蘇淮安一浴場出現群體傳播,高溫高濕或難擋病毒入侵
SARS-CoV-2的可傳播性在溫暖和潮濕的條件下沒有減弱的跡象。
來源:生物探索 2020-04-03 -
抵抗COVID19感染,洗手液過期有影響嗎?
在最近幾周內,由于COVID19的大流行,導致人們恐慌性囤積各種物資,尤其是具有“消毒”特色的酒精,洗手液等等。然而,最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強調:人們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囤積洗手...
來源:生物谷 2020-04-02 -
中國控制措施阻止了至少70萬COVID-19病例的發生!
據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說,中國在COVID-19爆發的前50天采取的控制措施可能將病毒傳播到武漢以外的城市的時間推遲了幾天,并阻斷了全國范圍內的傳播,使全國避免了70多萬例感染。3月31日發表在S...
來源:生物谷 2020-04-02 -
穿山甲最可能是讓SARS-CoV-2從蝙蝠跳躍到人類的中間宿主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隨著科學家們爭相了解更多關于SARS-CoV-2的信息,近期針對這...
來源:生物谷 2020-03-29 -
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動,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導致4000萬人死亡
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一個有影響力的建模小組估計,如果沒有采取緩解措施來對抗,COVID-19大流行可能已經感染了全球90%的人口,并導致4,06...
來源:生物谷 2020-03-29 -
在COVID-19疫情早期和后期采取旅行限制是最有用的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東北大學、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華...
來源:生物谷 2020-03-29 -
《柳葉刀-腫瘤學》:年輕癌癥幸存者晚年出現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高于普通人群
《柳葉刀-腫瘤學》近期發表一項觀察性研究,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確診癌癥的幸存者發生過早死亡的風險更高。
來源:柳葉刀TheLancet 2020-03-27